文章目录[+]
财联社9月20日讯(记者 王碧微)iPhone 16系列今起正式发售。
作为苹果首款搭载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手机,叠加恰逢曾大卖的iPhone12、iPhone13系列的换机周期,不少机构预期iPhone16系列销售将远超iPhone15系列,迎来“强周期”。
但就目前而言,iPhone16系列的销售情况似乎未及预期。
财联社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iPhone首发的二手回收热度远低于往年,有二手贩子向财联社记者无奈感叹“生意不好做,今年行情不如去年”。
此外,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近日表示iPhone16系列预售销量较15系列减少12.7%。
目前,消费电子市场难言复苏,苹果迟迟未能推出能“惊艳”消费者的新功能,华为、小米等其他消费电子品牌却攻势凶猛,连推大卖产品。面对“前狼后虎”,苹果还能维持其一贯的手机霸主地位吗?
今日上午10点左右,财联社记者于深圳益田假日广场的苹果直营店发现,店内仍有不少体验产品人士,现场取货队伍亦排起长龙。
该门店店员告诉记者,目前,iPhone 16及16 Plus在店内有现货,下单即可提货;Pro及Pro Max则需预定,提货时间或将等到10月。财联社记者浏览苹果官网发现,目前下单Pro约需等待10天,Pro Max则需等待2-3周。
相较于往年,iPhone16的热度似乎有所降低。iPhone15系列首发当日,财联社记者曾于益田假日广场苹果直营店了解到,15系列全系列均无现货。如在苹果官网预定,基础机型需等待一周左右,而Pro Max等待时间则接近两个月。
热度降低亦同时体现在二手收货价格方面。
往年,首发当日的Pro及Pro Max系列几乎均能在二手回收处加价500元以上售出,热门机型甚至可加超千元。
而今日11点左右,现场多位二手贩子表示,已拒绝接收iPhone 16、iPhone 16 plus及iPhone 16 Pro在内的多款机型,仅Pro Max金色256G可加价400左右接收。“生意不好做,Pro已经破发,今年行情不如去年。”一位“黄牛”表示。
实际上,18日,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已作出预警。他发文表示,iPhone 16系列在首周末预购销量预估约3700万部,较去年iPhone 15系列首周末销量同比减少约12.7%,关键在于iPhone 16 Pro系列低于预期。
对于iPhone16系列目前销售低于预期的原因,CINNO Research 资深分析师刘雨实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缺乏创新,相比上代整体参数和软件提升有限,部分关键技术功能未兑现。iPhone16所支持的AI功能未能全面落地,国内需2025年才能使用,对首发造成不利影响。”
据了解,苹果智能将在10月份开始测试美国英语版本,12月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南非等地区推出;中文、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则将于明年推出,但具体时间未定。目前,在中国大陆购买的iPhone机型不能使用苹果智能。
其次,刘雨实认为市场环境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主要竞争对手在AI等功能方面先发优势明显,技术创新上不断发力,给苹果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华为、OPPO、Vivo等多手机品牌均已推出搭载大模型的机型。从AI功能上来看,苹果智能与其他厂商的AI功能类似,未能起到“惊艳”效果。
其三,刘雨实表示,“全球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加谨慎地购买高价商品。”
目前,消费电子行业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预测显示,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3亿部,同比增长5%。尽管较上年有所增长,但距离2021年的13.9亿台仍有较大差距。
“在苹果销售不佳的情况下,主要竞争对手将趁机借助AI、折叠等领域上的先发优势谋求更高市场份额,增强自身在高端市场话语权。”刘雨实说道。
今日,除了苹果16系列首发外,华为的三折叠手机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亦正式开售。
在开始抢购后,Mate XT非凡大师全部型号被瞬间抢空,目前官网渠道已告无货,购买页面显示“排队中”。
不过,财联社记者走访深圳万象天地华为旗舰店发现,店内体验人群并不多,工作人员表示,“不支持预定,现场仅供了解产品。”
供应链方面,iPhone 16的主要供应商变化较少,最大变化发生在代工格局。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往年主要由富士康承担的Pro系列代工订单,今年立讯精密(002475.SZ)会承担更多。
此外,财联社记者从供应链获悉蓝思科技(300433.SZ)承担了iPhone 16的前后玻璃盖板、摄像头保护盖板、金属中框+侧键、后盖组装,及侧键蓝宝石供应。郭明錤早前调研报告还指出歌尔股份(002241.SZ)如往年担任麦克风供应商。
在“前狼后虎”的夹击之下,苹果压力增加,“果链”亦难如往年“躺赢”。往年,苹果手机发售期间“果链”们在二级市场往往迎来热炒。但今年果链们却未能被提振。
“对于上游‘果链’厂商而言,寻找新的增长点和转型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面临苹果订单减少、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的情况下。
目前果链企业转型方向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座舱、XR等其他消费电子领域以及其他智能手机品牌客户等。”刘雨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