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地方政府置换隐性债务正在批量行动!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此后各地在一周之内迅速有了化债动作。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从11月12日河南打响置换隐性债务第一枪后,先后包括辽宁大连市、贵州省、江苏省和山东青岛市披露发行或拟发行相关债券,从而置换存量的隐性债务,整体金额合计已经超过2240亿元。
相关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将隐性债务置换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可将债务期限拉长,并能大幅降低利率,减少利息支出,显著减轻地方偿债压力。本次置换将显著减少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实现2028年前完全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目标,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五地发债置换隐性债务
11月15日,江苏省财政厅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2024年江苏省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十至十二期)发行文件。
文件显示,江苏省财政厅计划发行12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分别为15年、20年、30年,再融资专项债券计划发行面值均为400亿元,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
本批债券11月22日下午14:00—14:40招标,11月25日开始计息。
江苏省财政厅的发行文件明确,此次专项债募集资金将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文件称,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不仅较好地保障了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而且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
从未来偿债年度看,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和2028 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债务分别占债务余额8%、7%、8%、7%和7%,2028年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63%。
无独有偶,当天,山东省青岛市也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其拟于11月22日发行14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期限为10年,募集资金将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青岛市上述发债文件披露,2023年青岛市政府债务限额3650.95亿元(一般债务限额 1077.45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2573.5 亿元)。财政部下达青岛市新增政府债务限额556亿元(一般债务限额5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99亿元)。
截至2023年底,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3620.0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076.89 亿元,占全市政府债务的29.75%;专项债务余额2543.11亿元,占全市政府债务的 70.25%。2023年全市政府债务无逾期。初步测算,青岛市2023年政府债券平均年限为11年,其中一般债券平均年限为7.8年,专项债券平均年限为12.3年。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11月12日以来,全国已有5地披露了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据不完全统计,11月12日至今,全国5个地区披露的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融资专项债券总额为2240.169亿元。
按目前各地区拟发行或已发行额度排列,江苏省、贵州省、河南省、青岛市、大连市拟发行或已发行额度分别为1200亿元、476亿元、318.169亿元、142亿元、104亿元。
按时间节奏来看,河南省打响了此轮政策以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第一枪。
11月12日,河南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其拟11月15日发行再融资债券378.217亿元。其中5年期再融资一般债券60.048亿元,10年期再融资专项债券318.169亿元。
文件显示,上述318.169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将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该表述与此前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文件的表述有所不同,特殊再融资债募集资金用途直接表述为“偿还地方存量债务”。
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解决地方债务风险是防风险的关键,事关地方政府平稳运行、财政安全与经济发展。
今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此外,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此前,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1/6,化债压力大大减轻,依靠自身努力完全可以化解。
“置换隐性债务是此次增量政策的重心,将显著减轻地方偿债压力。”华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廖志明表示,将隐性债务置换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可将债务期限拉长,并能大幅降低利率,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地方偿债压力。本次置换将显著减少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实现2028年前完全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目标,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程强则表示,化债的核心目的是腾挪财政空间,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政府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直面困难,解决消费、地产、投资、物价等领域的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