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2024 年,中国汽车产业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工业规模以上利润下滑,汽车行业业绩惨淡;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崛起,智能汽车时代悄然来临。在这复杂的局势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老牌车企如何转型?谁能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今年1到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下滑了3.5%,就连汽车这行当也受到了影响。为啥利润会下滑呢?说白了,大环境不好呗。全球经济长得慢,贸易纠纷又多,国内需求还不足,汽车企业能不头疼嘛。再加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车企都在拼价格,利润就被越挤越少了。
比如说,上汽集团第三季度就挣了2.79亿元,比去年少了93.5%;广汽集团更惨,前三季度加起来才挣了1.2亿元,比去年少了97.34%。
那企业该咋办呢?
(1)裁员降薪,这招儿好不好?裁员降薪嘛,短期内确实能帮企业省钱,减轻资金压力。长期来看,可就不太好了。员工丢了饭碗,社会就业压力就大了;工资少了,员工干活儿也没劲儿了,还可能跳槽,企业竞争力不就下降了嘛。
有个汽车企业裁员后,员工都没心思干活儿了,产品质量都跟着下滑了。
(2)找新机会,怎么找?
想找新机会,可以试着去海外开拓市场,多卖点东西;还可以加大研发,提升技术,让产品更有竞争力。比如说,吉利汽车就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卖得挺好。
比亚迪呢,在新能源汽车上下了大功夫,推出了汉、唐这些好车。
转型新能源汽车也是个好选择,现在大家都提倡环保,上面政策也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前途一片光明。特斯拉就是个好例子,电动汽车做得好,全球都火。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传统车企像上汽、广汽、长安这些在燃油车领域是老手了,但新能源汽车这块儿,他们可得加把劲儿。新能源车企呢,比如蔚来、小鹏、理想,靠着新花样和好产品。外资车企大众、丰田、本田这些,也不甘示弱,在中国市场连连出招,推了不少新能源车。
数据说话,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飚到100万辆,比去年这时候翻了一番。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牌子,卖得特别好。
以后国产汽车要往哪儿使劲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是两大方向。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安静,政府喜欢,消费者也喜欢。智能汽车呢,自动驾驶、联网、智能座舱这些,开车更爽,也更安全。
比如华为和赛力斯联手搞的问界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高科技,吸引了好多人的眼球。
说到地区优势,北京那可是科技牛人扎堆,政策也给力,新能源汽车补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这些,都安排上了。百度、小米这些科技大佬,都在北京搞智能汽车,想快点把技术变成现实。
深圳呢,创新氛围杠杠的,电子产业也是顶呱呱。比亚迪、华为这些在深圳的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都搞得风生水起。比亚迪电池、电动汽车都是全球顶尖,华为通信、智能驾驶技术也是响当当。
还有其他地方,上海、广州、重庆这些,汽车产业也是杠杠的。上海有上汽,广州有广汽,重庆有长安汽车,都有不小的潜力。
国内电价便宜,这可是新能源汽车大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咱们的电价,大概就0.58元一度,国际上平均得1.2元呢,是咱们的两倍多。电价便宜,开新能源汽车就省钱,自然吸引了好多消费者。
你看,2024年上半年,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都1000万辆了,比去年这时候多了一倍。其中,纯电动车就有800万辆,占了八成。
但是,国际电价要是波动,对新能源汽车也有影响。全球能源市场一变,油价、天然气价这些就跟着动,电价也就跟着起伏。
比如说,2024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涨了20%,有些国家的电价就跟着上去了。电价一涨,新能源汽车用起来就贵了,消费者可能就不想买了。反过来,电价降,新能源汽车用起来就便宜,大家可能就抢着买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机灵点,电价一变,就得想办法应对。比如说,提高电池技术,让车更省电。或者跟电力公司合作,搞点新花样,比如蔚来汽车那样,车电分离,电池可以租,这样买车就便宜了,电池也能更好地利用。
智能汽车,那可是未来的大方向。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技术,能让开车更安全、更舒服,还能让车跟外界“聊天”,服务更贴心。特斯拉的Autopilot、蔚来的NIO Pilot,这些都是大家眼里的明星。
可老牌车企,像上汽、广汽这些,就头疼了。技术跟不上新能源车企和科技公司的节奏,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投得不够,品牌也显得老了,年轻人不咋感冒。市场份额还被别人一点点吃掉,压力山大啊。
你看,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卖了10万辆车,翻了一番。上汽、广汽的新能源车呢,才分别卖了5万和3万,增长也就一半和三成。
那老牌车企咋办呢?
(1)砸钱研发,提升技术。老牌车企得加大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的研发,也可以找科技公司帮忙,一起搞智能汽车,互补嘛。上汽就跟阿里巴巴合作,荣威RX5 MAX这车,手机能跟车“聊天”了。
(2)联手科技公司,一起造车。科技公司在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方面牛,老牌车企造车、管供应链这些在行,合作起来,智能汽车不是梦。广汽和华为就联手,广汽新能源Aion LX这车,5G、智能驾驶技术都有了。
(3)重塑形象,吸引年轻人。老牌车企得改头换面,弄点年轻的产品,线上线下活动也得搞起来,品牌得打响。长安汽车就推出了UNI系列,外观时尚,配置也智能,年轻人喜欢得很。
六、华为不造车,这步棋走得对吗?
华为在难关面前,坚持不造车,而是专心研发智驾系统。这个决定,大家可是议论纷纷。华为觉得,造车这事儿太杂,得懂好多技术和知识,他们还是干自己擅长的,给汽车行业当当技术支持就好。
对华为自己来说:
(1)不造车,他们就能拓展新业务,提升技术。智驾系统,这可是智能汽车的大脑,市场大得很。华为研发这个,既能赚钱,又能提升自己在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领域的技术。
(2)不造车,还不用跟传统车企抢饭碗,能跟他们合作。传统车企造车、管供应链在行,华为通信、智能驾驶技术牛,双方合作,那不就是强强联手嘛。比如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汽车,卖得挺好。
对中国车企呢?
(1)华为不造车,对中国汽车智能化可是大好事。华为技术牛,牌子响,能帮中国车企提升产品竞争力。
(2)华为还能给中国车企技术支持,一起开发智能汽车。比如华为和长安汽车合作的阿维塔汽车,销量也是节节高。
七、新能源汽车功能大升级,是真心实用还是纯属噱头?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配置都开始往上加,成了一种新风尚。这么做,一方面是让开车变得更享受,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想让车更有卖点,提高竞争力。
就拿理想汽车的那个理想ONE来说,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大家可都盯着呢。
(1)满足个性需求: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对车的要求也不只是能开就行,更希望车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加上这些功能,吃的、玩的、休息的,啥都有,多方便。
(2)提升驾驶体验:开车累了,有大沙发歇着;想放松放松,有彩电看着;想喝点啥,冰箱里有。这驾驶体验,直接上去了。
(3)加价也值:虽然加了这些功能,车价可能会高点,但消费者觉得值啊,毕竟这车更吸引人了,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力都上去了,企业也能多赚点。
以后的新能源汽车,肯定是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个性、越来越舒服。但话说回来,功能升级归升级,实用性和创新性得两手抓。不能光为了吸引眼球,忽略了实用;也不能只为了实用,忘了创新。
你瞅瞅手机行业,就那么几家大牌,苹果、三星、华为啥的,垄断了市场。这对咱们来说,价格可能得听他们的,选择也少了,但好处是,大牌手机质量和服务都靠谱。
现在,汽车这行也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展了。传统车企在整合,新能源车企嗖嗖地冒出来,市场份额都往那几家大车企手里跑。
你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前十名的企业,就占了80%以上的份额。上汽、广汽、长安汽车这些传统大佬的份额在下滑,而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能源新星,势头正猛。
这对咱们消费者有啥影响呢?
(1)价格上:大车企多了,可能会搞价格垄断,咱们得多掏钱。但反过来,他们要是争得厉害,咱们说不定能捡到便宜货。比如特斯拉,价格经常变,成本控制得好,市场竞争也大。
(2)选择上:虽然选的车可能少了,但质量和品牌都更有保障了。买新能源车,咱可能更愿意选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大牌,毕竟质量和售后都让人放心。
(3)服务上:大车企售后服务网络广,团队专业,咱们修车、保养都方便。可那些小车企,可能就没这么好的服务了。特斯拉在中国建了好多售后服务点,效率杠杠的。但有些小新能源车企,服务跟不上,咱们可能就不考虑了。
九、结论
中国汽车产业在 2024 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工业规模以上利润下滑、汽车行业业绩惨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