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9月24日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工具指向三个目标:稳增长、稳房价、稳股市;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超预期提出要"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受政策利好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态势显著。9月26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走强。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升值,盘中最高触及7.0105;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震荡走高,最高触及6.98530,大涨约400点。
"这一波人民币汇率反弹是市场驱动的。"9月28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对于人民币汇率不要妄言新周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新常态,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反弹?
"这一波人民币汇率反弹是市场驱动的。"管涛在论坛中称。
9月24日,央行等部门发布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稳地产、稳股市等政策。受此影响,9月2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收复7.0关口,为一年多来首次。
实际上,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就开启振荡走高模式。9月13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逾100个基点,达到7.1076。
在管涛看来,这也说明近期人民币升值并非9月24日以后宏观调控加码、市场预期改善所导致。"实际上,这意味着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中国在9月24日之前的经济预期已经充分定价了。"
市场往往把人民币中间价视作央行汇率政策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从7月25日开始,人民币汇率振荡走高。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处于低位盘整。到8月28日之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7.11-7.15窄幅波动,8月13日还创下年内新低7.1479。
对此,管涛表示,"人民币汇率指数在这波反弹过程中相对于前期是贬值的。就是说,非美货币对美元升值,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总体上落后于非美货币的升值幅度。所以,这波升值是市场在推着走。"
人民币是否进入升值新周期?
回顾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先贬后升的波动,整体在合理区间内展现出双向波动的特征。
对于近期人民币表现,市场也在关注人民币是否又进入了升值新周期?
对此,管涛强调,不要妄言新周期,而要适应新常态。他认为,这波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外围因素的回暖,美联储的宽松预期,叠加美元走弱、日元大幅反弹,带动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中国出台了新一轮的金融支持计划,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宣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
"大家对增量财政政策有很多憧憬。"在管涛看来,这些预期在外汇市场上得到了反映。
需注意的是,国内经济的改善取决于增量货币政策落地情况和增量财政政策的跟进情况,以及两个政策能否形成合力。在市场看来,这些政策更多是为了实现年初确定的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管涛认为,与前期相比,实现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肯定对人民币会有更强的支撑。但人民币能否单边升值不但要看中国经济的表现,还要看美国经济,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举措。
9月,美联储启动了今年首次降息,幅度为50个基点。管涛分析,这一轮降息周期启动后,美国经济实际上有三种情形:既可能是软着陆,也可能是硬着陆,还有可能不着陆。
他认为,在软着陆情况下,美联储是渐进的间歇式的降息,小幅降息。但在不着陆的情况下,美联储有可能暂停降息,甚至有可能重启加息。那么,在重启加息情况下,美元有可能重新走强,人民币还会继续承压。只有在硬着陆的情况下,美联储才可能大幅降息,当避险情绪消退以后,美元才可能趋势性地走弱。
"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外部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人民币汇率更多是从过去的单边转向了双向波动。"管涛强调。
预案比预测更重要
7月和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频频做出对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
7月的会议提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9月的会议提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管涛认为,应对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案比预测更重要。对于企业来讲,面对这种内部、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的情况,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新常态,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
"前些年,美国搞零利率,无限量宽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境外有廉价的资金。结果没想到高通胀突然回归,美联储激进加息。现在也是一样的,大家都热衷于人民币是一个低息货币,有了美元都不愿意卖,都把它做利差交易。但如果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出现波动,不见得结汇时就一定是理想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应该立足主业做熟悉的东西,用合适的工具去锁定汇率波动的风险。"管涛说。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