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最近,人们似乎比以前更加关心文化了。行政文化化以及产业文化化这类词语也渐渐进入视线。以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会在修路架桥上制定大量的预算,可只要一提起文化,似乎不会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多大的联系,所以基本上不拨款。可如今却积极地把资金投入到文化中。企业的文化活动也在积极地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兴盛。
我们现在如此重视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乡土气息”
文化一词,是由英语culture翻译而来。而culture的本意是”耕种”。不论是炎热的地方还是寒冷的地方,水田或是旱地,山川还是平原,耕种的方法各不相同。作物也因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各具特色。由此产生的食物与食用方法也会各有千秋。进而言之,像这种因地而异的带有本土气息的生活方式,就是文化。
举例来说,除了上述各地的饮食之外,各地的技艺、节日、物产、宗教、风俗习惯、建筑样式、历史和传统、语言等,在当地生机勃勃地存在着的生活方式,就是文化。也就是说,在其他地区未必就会同样生机盎然,这种像植物一样性格的东西,就是文化。
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旅行时觉得当地很美味的食物,一旦作为特产购买回家,却未必觉得好吃。可能是因为旅行时的兴奋与饥饿,即使是再难以下咽的东西也觉得是美味佳肴。但是,当地的食物也好,吃法也好,毕竟还是与当地的环境、感触、水土等密切相关。如果割裂了当地的环境食物就会失去其生命力。严密地说:文化是不能够输入和输出的。一旦被输入或者输出了,要么不能异地生根,要么就变模走样。
例如,基督教怎么也无法融入日本;追求个人精神自由与解放的印度教传入日本后,就变成了崇拜祖先的宗教了。进一步来说,文化总是区域性的,也就是地方文化,而没有中央文化。最近在东京,像三社祭啦,浅草市的花盆市场等等这种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节日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些都是东京的地方文化。
文化的第二特征就是“亲力亲为”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劳动才叫耕作。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则不能称为耕作。亲自耕种食物,亲自描绘美景,亲自参与地方戏剧、音乐,举办节日活动,烧制碟子、调查地方历史并且收集资料。这就是文化的第二特征之所在。
当然,听名家音乐,看名家绘画也是很重要的。为此而有所触动,进而用自己的理解来升华到创造中去,亲自参与,开动大脑,只有这样,地方的文化才会丰富多姿,才能成为现代人身体和精神的食粮,从而给予现代人自信与骄傲。
法国人之所以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并引以自豪,绝不仅仅缘于拥有凡尔赛宫、卢浮宫美术馆、米勒的画或是其他的文化遗产。那些都是先人的杰作,是祖先理应引以自豪的东西。当代法国人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精心烹制出的美味家庭料理,这种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才让现在的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引以自豪吧。同时,不光当地人或法国人赞美法国料理,而且德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以至于全世界的人都这样评价,他们才会对自己的文化抱有自信。
文化的第三特性便是“乐在其中”
正如有了收获的喜悦,才体现了耕种的意义;也正因为有了文化的快乐,文化的意义才得以体现。比如,迫于商务需要的缘故,不得不努力地去学斯瓦西里语。这只能称之为“埋头苦学”。然而,如果把这门语言看作是一门与日语的发音完全不同,并且构成方式也很有趣的语言来学的话,学习起来也是快乐的。这便是文化。如果不存在快乐,便称不上是文化。俳句也好,日本三弦也好,尺八(日本名族乐器)也好,抑或是舞蹈,当你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如果感觉快乐之极,那么你就是在经营着文化。
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东西,并为之精心耕耘,同时还能乐在其中。每个人都在积极追求着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这理应成为我们文化发展的愿景。
(选自《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