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2023年,全球大多数地区的外国投资都略有下降。其中,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更大压力,202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7%
文|《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王延春
9月9日,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理事会主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李楠在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上发布了《世界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文版,报告揭示了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严峻形势。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2%,至1.3万亿美元。如果将外资中转地排除在外,全球外国投资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超过10%。
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球大多数地区的外国投资都略有下降。其中,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更大压力,202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7%,至8670亿美元。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下降了8%,非洲下降了3%,拉美和加勒比下降了1%。欧洲和北美的外资流入量分别下降了14%和5%。直接投资下降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尤其严重,因为它往往是这些国家最大的外部融资来源。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是由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日益加剧的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引起的。报告称,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扰乱世界经济,使贸易网络、监管环境和全球供应链支离破碎,这破坏了全球投资流动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报告发现,在所有对外商投资者不利的政策变化中,近一半(45%)是各国新建或扩展FDI审查机制导致的。2023年新增了四个国家引入了FDI审查制度,预计2024年将有更多国家跟进。
尽管2024年的前景仍具挑战性,但报告指出,随着财政状况的放松和投资便利化措施的推进,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实现适度增长。
发展中国家投资政策比发达国家对投资者更有利
全球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由于2023年融资条件紧张,国际项目融资交易涉及的项目数量下降了四分之一,而国际项目融资交易对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融资至关重要。这导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部门投资减少10%,农业、食品、水和卫生设施等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些部门在2023年的国际融资项目数量甚至低于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时的水平。
与此同时,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的可持续金融产品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筹集资金的速度正在放缓。可持续债券在2023年出现低速增长,而可持续投资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量下降了60%。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研究显示,误导性的可持续性声明以及相关的“漂绿”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的需求。贸发会议呼吁做出更系统的努力,以提高可持续基金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更明确的产品标准、稳健的可持续性披露、外部审计和第三方评级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可持续金融产品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可持续债券增长缓慢,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新流入量更是大幅下跌60%。投资者对产品的担忧增加,呼吁加强产品标准的清晰度、可持续性披露、外部审计及第三方评级,以提升市场信任度。
报告同时指出,为应对挑战,全球范围内正加速推动投资便利化,尤其是通过数字工具优化信息访问、提高透明度并简化行政程序。数字政府服务的扩展成为自下而上提高成本效益的新方法,通过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不仅即时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政府开拓了收入潜力,无需大规模立法改革即可实现。这种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尤为有益,为其在全球化竞争中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报告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持续提高投资便利化的努力做出肯定。报告指出,2023年,发展中国家投资政策中有86%对投资者更为有利。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有57%的措施对投资者较为不利,他们正在采取更多的限制性措施用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商业和投资便利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私营部门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举措。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积极,在线单一窗口和商业注册信息门户数量大幅增长,为私营部门发展和外资吸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数据显示,自联合国贸发组织于2016年提出《投资便利化全球行动方案》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在线单一窗口数量从13个增加到67个。同样,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投资者注册信息门户从2016年的82个扩大到2024年的124个,而发达国家从43个增加到48个。
中国FDI有所下降但投资中国仍是大趋势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有所下降。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净值为427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475亿美元,创2001年以来新低。
今年1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9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6%,刷新有统计以来最大降幅。
在业内专家看来,进入2023年之后,随着内外部形势变化,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却开始回落,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后疫情时代发达经济体“去风险化”意识抬头,转而选择了“中国+1”策略,更追求供应链的安全可控。二是疫后我国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特别是居民部门收缩资产负债表导致消费偏弱,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三是受地缘政治因素以及部分政策法规影响,未来发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外资信心。
今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徐志斌在博鳌亚洲论坛投资亚洲未来分论坛上解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问题时表示:“中国的FDI趋势与全球、亚洲基本是同步的,在2021年达到高点之后,2022年和2023年都出现了调整和波动。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从全球和亚洲的视角去看,或者拉长一点时间轴来审视这一趋势,这些波动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洽谈会上,李楠表示,尽管流入中国的外资在2023年略有下降,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接收国,同时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更重要的是,中国外资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流入高新技术及高端制造业的外资比重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外资准入、连续出台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中国”仍是大势所趋。7月,中国贸促会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明,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中国仍然是全球瞩目的投资热土。《报告》显示,2024年二季度,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在调研的10个指标中,超九成受访外资企业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获取经营场所”“办理结业手续”“市场准入”“跨境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等7项指标评价“满意”以上。
从未来投资信心看,超四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其中,美资企业在所有外资企业当中最为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今年中国市场前景“好”以及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的美国企业占比均超四成。
近日,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 (FDICI)报告显示,中国从去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3位,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居榜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了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对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国际社会频频投下“信任票”。
从出台实施外商投资法到完善涉外法律体系,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健全各领域制度规范,近年来,中国出台系列利好政策吸引外资。9月8日,在洽谈会开幕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国范围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时表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更深层次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打造更加开放、更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持续优化引资结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更大范围实施内外资一致管理,将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积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