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战国(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是东周政权后期的历史时段2。以下是战国的一些主要历史情况:
1.政治格局演变 :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春秋末期,晋国权力逐渐被范、赵、魏、韩、智等六家掌控,史称 “六卿专政”。公元前 453 年,韩、赵、魏三家里应外合消灭智氏一族,瓜分其土地。公元前 403 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天子正式册封,成为诸侯,这标志着战国七雄格局的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在齐国,田氏势力崛起,公元前 391 年,田和将齐康公迁居海滨,自立为齐君;公元前 386 年,田太公获得周天子认可,正式成为诸侯国君,史称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并立: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史称 “战国七雄”。七国之间相互征战,争夺霸权和领土,战争频繁且规模巨大。
2.各国变法图强:
魏国李悝变法: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 406 年),李悝担任魏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 “尽地力之教”,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收益,还施行 “平籴法” 以平抑物价;政治方面,取消魏国贵族特权,建立以军功才能选拔官吏的制度;法律上,编撰《法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基础。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楚国吴起变法:公元前 389 年(一作 382 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楚国变法。他改革爵禄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整顿吏治,禁止官吏结党营私;选贤任能,裁撤冗官;令贵人前往边境发展;禁止游手好闲之民,精炼士兵。但吴起变法因损害了楚国旧贵族利益,在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射杀,变法逐渐停滞。
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 359 年和公元前 350 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两次在秦国主持变法。他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行县制;建立什伍连坐制;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
3.军事战争:
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 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采用 “围魏救赵” 的战术,在桂陵击败魏军,这是战国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
马陵之战:公元前 341 年,魏国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派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在马陵设伏,大败魏军,魏国元气大伤。
长平之战:公元前 262 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爆发大战。秦国将领白起采用离间计,使赵国换下老将廉颇,任用赵括为主将。赵括轻敌冒进,被秦军包围,最终赵军战败,40 多万赵军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4.文化思想繁荣: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多思想流派,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儒家的孟子主张 “仁政”,荀子主张 “性恶论”;道家的庄子主张 “逍遥”;墨家的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法家的韩非主张以法治国等。
文学艺术:文学方面,出现了《楚辞》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离骚》《九歌》等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艺术方面,青铜器、漆器、玉器等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5.经济发展:
农业: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以及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如秦国的郑国渠、都江堰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手工业:冶铁业、铸铜业、漆器制造等手工业行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产品种类增多,质量提高。
商业: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城市成为商业中心,金属货币广泛流通,出现了许多商业繁荣的城市,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等。
6.统一趋势: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不断对外扩张,先后灭掉了韩、魏、燕、赵、楚、齐六国,于公元前 221 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